(通讯员:周阳)春分时节,阳光温柔地洒在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每一个角落,仿佛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。3月21日,这一天,对于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民族学生们来说,是难忘的一天。院长肖开学,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关怀,走进了他们的世界。他不仅仅是一位院长,更像是一位慈爱的长辈,用他那温暖的话语和亲切的行动,为这些远离家乡、求学异地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温暖。
在肖院长办公室,与学生们展开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伊力哈木·尼扎木提分享了自己入校以来的点点滴滴,那些关于学习、关于生活、关于成长的感悟与收获。他的发言,真挚而深情,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肖院长静静地聆听着,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鼓励与期待。他详细地询问着学生们的学习压力、宿舍生活以及校园活动的参与度,每一个问题都透露着他对学生们的深深关怀。他的话语,如同春风拂面,让民族学生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依靠。

午餐时间,肖院长与学生们同桌共餐,将这份关怀延续到了餐桌上。在轻松温暖的氛围中,他们聊起了家乡的特色美食,聊起了学校食堂的饮食习惯。肖院长主动了解学生家乡的风土人情,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。而民族学生们,也被这份深情所打动,他们纷纷表示,学校不仅尊重他们的文化,还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学习和展示的平台,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与幸福感。

午后,阳光正好,肖院长又带着辅导员走进了学生公寓。在伊力哈木·尼扎木提的寝室里,他仔细查看着每一处细节,从床铺到用水用电,无不体现着他对学生生活的关心与关注。他认真倾听着学生们对校园管理、后勤服务的意见建议,那份耐心与细致,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动不已。

随着暮色渐浓,肖开学院长在走访笔记上缓缓写下这样一段话:“每个民族学生都是独特的文化种子,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这些种子在职业教育的沃土里,绽放出绚丽之花。”这句话,不仅是对民族学生们的殷切期望,更是对学院教育理念的深刻诠释。
当教学楼的灯光次第亮起,映照着走廊里新换上的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”时,那些青春的笑脸在照片墙上定格成了春天最动人的风景。这一刻,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化作了无尽的温暖与希望,照亮了民族学生们前行的道路。
(一审:周阳 二审:朱颜 三审:张丽)